盛洪:中美“暂时停火”为更重要的妥协争取时间

中美两国领导人在阿根廷达成的贸易战“暂时停火”,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今后到底会达成怎样的妥协?中国独立智库天则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盛洪就此接受了德国之声的专访。
德国之声:利用G20阿根廷峰会的契机,特朗普与习近平在周六深夜就中美贸易问题达成了部分的”妥协”。有媒体称这是”突破”,也有媒体认为这不过是继续拖时间。在您看来,这份”妥协”究竟有多大的价值?
盛洪:这当然不仅仅是拖延时间的作用。目前,中美双方都在作出让步姿态。中方把很多美国提出的问题都列入了接下去的谈判内容之内,这就是很重要的姿态。这些问题包括知识产权、强迫转移技术等。而特朗普方面其实也在让步,以前提出的国企补贴、网络开放等问题,现在都没有列入谈判范围之内。所以说,尽管双方暂时只是说要继续谈判,但是具体将哪些内容列入谈判,这已经包含了双方的妥协。或者说,这是为双方今后更重大的妥协争取了一定时间,也为两国的让步行为留了一些面子。
德国之声:您说”今后的重大妥协”,这究竟是指哪些方面?是纯粹贸易领域的关税、技术转让问题,还是会把妥协的范围也拓展到贸易领域之外?
盛洪:我认为不会拓展到贸易之外。特朗普的关税手段,只是手段,肯定不是目的。当然他的目的是要超出妥协的范围的。同时,特朗普也清楚,完全达到他目标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尤其是仅用关税手段时,更是无法实现其目标。所以,在意识到这一点的前提下,他作出了让步姿态。我猜测,他们最终还是会在目前提出的这个范围之内进行讨价还价,不可能超出这个范围。至于超出贸易领域的问题,则会用其他办法去解决,不见得要用贸易战。
德国之声:从中国经济的角度出发,中国政府如何才能采取最优谈判策略,使得损失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盛洪:在贸易方面,按照美国提出的”公平贸易”方向走,其实长期对中国最有利。只是现在中国垄断利益集团不愿意这么做。他们不愿在比如国企政府补贴、网络开放都问题上作出让步。其实,在中国国内市场,补贴也造成了不公平竞争。那些具有效率的私营企业没有补贴,没有效率的部分国企却享受补贴,导致早该退出市场的后者不退出市场。取消补贴、开放网络,长远都是对中国本身有好处的,但是现在,按照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结构,北京方面在这两个方面是不太可能作出让步的。在我看来,最优策略就是遵循市场规则,不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都实现公平竞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