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经超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这史上最长真空期的背后,正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使用上的悄然蜕变。
彭博汇编的数据显示,中国人民银行截至周一已连续27日暂停逆回购操作,而今年以来,已有数次空窗时间达到15天或以上,公开市场累计净回笼资金约1.2万亿元,相较2017年基本中性的操作和2016年的净投放,呈现明显转变。而伴随着逆回购的减少,人行通过调降存款准备金和进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MLF),大幅增加了中长期资金投放,2018年迄今已达4万亿元,为去年的近四倍。
这种被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称为“加强版缩短放长”的操作,反映了在经常账户盈余因贸易争端而几近消失、外汇占款持续下行的背景下,金融体系长期、稳定资金来源的缺失正驱使央行对流动性管理作出转变。
若明年内外部环境不出现大的意外,分析人士预计降准加MLF操作的思路仍将延续。长期的流动性投放不但能帮助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中最需要的部门,同时,还能避免由于资金过度淤积在银行间市场导致短端利率持续下行而给人民币汇率带来的压力。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接受彭博电话采访时表示,外部冲击和压力不会马上消失,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的需要始终存在,长钱替代短钱、便宜钱替代贵钱的趋势会延续。”
上周五公布的11月官方制造业PMI跌至荣枯分界线,为2016年7月来最低水平,显示虽然今年以来已有四次调降准备金利率,且旨在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接连不断,但经济的下行趋势还未有效阻止,企业的融资压力仍大。
法国巴黎银行的中国利率和外汇策略师季天鹤在采访中称,现在信用利差较大,很多风险在逐渐暴露。“机构都在期待明年的降准,四次是完全有可能的,”他表示,“总体上资金是宽松的状态,逆回购可行性或者被需要程度就下降了。”
央行在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发挥定向降准的结构引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增加小微、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信贷投放,增加了中长期流动性供应,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稳汇率
澳新银行在今年较早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曾指出,中国央行的流动性管理框架类似于欧洲央行的TLTRO——即赋予流动性注入以支持特定经济部门的条件,用来提振总体的贷款,而非银行间的流动性。
谢亚轩表示,央行不希望货币市场利率在现有水平再进一步下降,抑制加杠杆和维稳汇率都是逆回购暂停的原因之一,“稳汇率是更直接的原因。”
彭博汇总的数据显示,人民币今年以来已经下跌超5%,在亚洲货币中表现倒数第二。随着中美两国利率倒挂延伸至短期限国债,包括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在内的机构均预测明年中美10年期国债利率可能倒挂。
在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万钊看来,虽然从国内经济上讲,货币政策可能需要更宽松,但是国际资金流动,以及背后的汇率问题,意味着货币政策又不能太松。“这也是当前政策的一个纠结之处。”他表示,“人民币汇率短期制约国内货币宽松。”
接受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上周市场普遍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解读为偏鸽派,以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纪要示意,每季度一次、每次25个基点的按部就班加息之路如今已经走到了头,美联储将在明年暂停加息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观点,而对中国央行来说,这意味着在货币政策工具使用上获得更多腾挪空间。
谢亚轩称,中美经济周期由分化到趋同,明年下半年货币政策受到的压力和牵制会减少,货币政策目标间的冲突会小一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